8月2日下午,隨著飛機緩緩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我校臨床醫學專業38名學生為期一個月的赴美國芝加哥院前急救交流學習順利結束。一個月的學習生活,使同學們收獲了知識、技能🚵🏻♀️,體驗了美國的生活,感受了不同的文化🤵,也給同行的老師們一個全新的經歷和感受。
經過一年的準備👩🏻🦯➡️,今年7月,臨床醫學院首次組團赴美國芝加哥參加了院前急救體系(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EMS)中的一個完整層面的課程學習——EMR(Emergency Medical Responder EMR)。本次課程教學用書采用了AAOS出版社出版的現行經典教學系列用書——《Emergency Medical Responder》,並輔以《Emergency Medical Responder-workbook 》作為課後自測作業⚇🧑🏻🦯。課程實施過程中依據教學大綱,安排固定教師、固定教室🍠、固定教學時間。整個課程培訓中涉及的教學用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習和考核評價機製均來自於標準化的美國EMR課程😄,各項教學要求等同於美國學生👷🏼♂️,全英語授課🐡,我校2位老師作為助教全程參加備課🫗、培訓和考核工作。
全英文的語言環境👨🏻🚒、緊湊的教學安排和課後作業對同學提出了挑戰。參加此次培訓的學生均為經過選拔的臨床醫學專業2年級、3年級的優秀學生。美方因同學們都有臨床課程基礎🌞,經意見征詢後✝️,將原本16周的課程合理調整為4周集中上課(每周兩次),課堂教學共48小時(包括理論和實訓)。為確保上課效果🧙🏼♂️,同學們在國內就事先做好預習工作。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同學們真正感受到了美式大學教學目標要求的明確性、技能操作中細則要求的清晰性,以及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同學們在校學習理論和技能的同時分批安排在ATI(Ambulance Transportation, Inc)公司的急救車進行上車實習👮♀️,每次跟車實習的時長與美方員工上班一樣,均為12個小時。同學們被隨機分配至不同的急救車上,一人一車,每車由兩位老師負責帶教。每次實習結束🧑🏼🎤,既有帶教老師對學生的技能評定🧍♂️🚖,又有實習同學對帶教老師進行評價🎆🌯,切實提升了帶教質量、提高了跟車實習的水平。
整個學習過程安排了包含理論和操作兩項內容的期中和期末考試🦜,此外每堂課後的習題都要同學們獨立完成並在課後即上交,在下一次課上當堂批閱和講評。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認真完成課程作業🐑🧑🏻🎄、努力操練技能👨🏼💼💃🏻,最終都順利通過了所有考核,獲得了4張證書⏺:美國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First Aid 的證書、AHA的Health Care 的Provider證書、Malcom X 學院和AAAC聯合培訓的EMR證書、ATI和AAAC聯合上車實習證書👩👧。2名隨團教師也順利完成整體課程的輔助教學工作🙆🏼♂️,得到了美方教師組的認可。
本次海外院前急救專項課程的培訓既讓臨床醫學院院前急救專業的同學受益,也促使我校院前急救專業作為上海市“民生工程”項目對接國際水準邁出的了重要一步🥂。通過海外培訓學習和專業輸出教學,臨床醫學院專業教師和院前急救專業學生逐步清晰了EMS體系在美國的分層目標和教學要求,為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上海市院前急救分層體系🤟🏼、培養標準和課程設置提供了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也為今後提升海外合作交流層級、提升學科國際化水平積累了有利條件。(臨床醫學院)